#類型:創意聚落
飛魚記憶美術館
【飛魚,意味著:分享多餘,分享美好】
飛魚主人Jimmy的經營理念很簡單,小時候他住在阿嬤家,街頭巷尾常有人送來魚、菜,各式各樣的東西,家裡缺了醬油就到隔壁借點,「當時的空氣中滿是自然而安適的土味,分享即生活;生活及分享,但這些緊密的關係,分享的歡愉卻隨著時間一點一點地消失,因此我們想慢慢拾回這樣的美好。」Jimmy和Kelly這對小夫妻,有緣地遇上了這間屋齡145年的老房子。先生為專職攝影,但他厭倦了市上的攝影工作,毅然決然地自己開設攝影工作坊。在他的攝影作品中不難發覺他獨特的風格,故事性強,情感濃厚。屋內的格局都是他們夫妻倆的構想,建材方面,夫婦倆選用大量的木頭為的是建造一幢會呼吸的屋子,裏頭滿是大地的味道。整個工作坊完全免費開放參觀,一樓有提供藝術家免費展場空間,二樓有一大面書牆。另外,這裡有販售老闆娘的手作服,原是要製作給自己寶寶,後來為了推廣環保,也在工作室賣起了手作服。Jimmy為了要多留住來參訪的遊客,也推出餐飲的服務。他們以這種方式,簡單、持續的在信義街分享,希望在飛魚交織出的情感能進一步流動於信義街之中。若走動於信義街時碰巧有閒,不妨走進這暖心。
飛魚記憶美術館前身是於2005年的飛魚婚紗,以記錄方式拍攝的婚攝;2008年創立飛魚記憶美術館,並開始記錄故事人物以及自我創作。2010年決定讓飛魚公司歇業,以個人工作室再出發。2011年來到信義街遇到這間已經140年的老屋,並著手開始蓋自己的房子,2015年家屋完成至今已成為一間有特色的優質民宿。
飛魚記憶美術館的花窗立面(巷由心生設計團隊攝,2015)
資料來源
│紀錄時間:2015年8月、2020年9月
│訪查地點:飛魚記憶美術館(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三段148巷22號)
│訪談記錄:蔡季芳、鍾孟菁、洪欣瑩(2015年8月)
│文案整理:王語羚、張小瑛(2020年9月)
│資料校對:陳姿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