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歷史古蹟
共善堂
【天皇殿保護大帝邢天王】
共善堂創立於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主祀天皇殿保護大帝邢天王。原建廟於今民族路石精臼,故俗稱
「石精臼邢王爺」。清光緒22年間,日人領台後,因市街改正,廟因碍路遭拆除,神尊暫寄祀於大媽祖宮佛祖廳,延續香火,及至民國13年甲子之歲,共善堂與廣安宮(位於民族路與新美街口)雙方執事商議合祀,以共善堂之遺址及廣安宮之經費,共同重建合祀為廣安宮共善堂。
民國69年由信徒劉來欽、董炎松、蔡木生、王新練、王必炘、陳栢青、董深淵、陳明輝、蔡鑫澤、王清溪、林偶才等成立管理委員會,並集資購廟地於現址慈聖街65號(舊名粗糠崎),整修廟貌神房於二樓,次年農曆2月自廣安宮迎神入廟安座。合祀期間神恩廣被,當地信徒眾多,感念合祀情誼,經協議留祀本堂金尊乙尊供膜拜,為今廣安宮五府千歲之開基邢王。
開基共善堂自重振香火以來,行醫濟世,神威遠播,信徒聚增,分靈全臺,各地進香團紛至謁祖進香,每至聖誕之前參拜者更是絡繹不絕。民國92年奉旨意於現址擴建,主任委員劉來欽(其為好帝一食品,牛頭牌沙茶醬)為感念神恩,購捐緊鄰土地,並委由信徒籌組重建委員會,積極籌劃擴建開基共善堂。於民國94年擇吉動土興工,由於工程進行順利,於民國96年竣工,
農曆6月初九日迎神入廟安座,
農曆11月初六日啟建慶成祈安清醮,莊嚴寬敞之神殿,巍峨壯觀之廟貌,更顯邢府千歲之神威。
臺南開基共善堂因邢府千歲被玉皇大帝賜封「天皇殿保護大帝邢天王」,故臺南開基共善堂奉祀邢府千歲的廟又稱「天皇殿」。據傳邢府千歲共有七位,分別為
:
大千歲:姓盧蒲。
二千歲:姓邢。
三千歲:姓州。
四千歲:姓殖。
五千歲:姓王。
六千歲:姓郭。
七千歲:姓賈。
而七位千歲之金身造型與手持之法器皆為不同。雖然有七千歲的說法,州三千歲也有得道,但以邢二千歲之救世濟民功果特別輝煌,其事蹟最廣為人知,因此後人故以邢府千歲通稱之。邢府千歲,其主要職掌即為代天巡狩、保護人間、以及
護衛三界。共善堂廟方也以此原則,常年的積極從事各項公益善舉,以期造福鄰里!另邢府千歲傳聞有二位部將,一為黑旗將軍,手持黑旗,一為白劍將軍,手持鯊魚劍。廟內尚配祀有
:范將軍、謝將軍、福德正神、虎爺、內五營軍、馬使爺、外五營軍等神明。目前廟內仍保存一尊具有近三百年歷史的泥塑千歲神像,甚為珍貴,後來其餘均為木製。
開基共善堂建築立面,巍峨壯觀顯神威(張小瑛拍攝,2020)
石精臼開基共善堂沿革碑(張小瑛拍攝,2020)
開基共善堂拜殿,從左至右分別為白劍將軍、邢府千歲、黑旗將軍(張小瑛拍攝,2020)
清光緒22年間,神尊暫寄祀於大媽祖宮佛祖廳紀錄(張小瑛拍攝,2020)
資料來源
-
文史工作者訪談(2020年10月)。共善堂廟公口述。
-
開基共善堂。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網路資料,檢索於2020年11月。
-
台南石精臼開基共善堂-沿革簡介。網路資料,檢索於2020年11月。
-
開基共善堂臉書粉絲專頁。
│紀錄時間:2020年10月
│訪查地點:臺南市中西區慈聖街65號
│訪談記錄:張小瑛(2020年10月)
│文案整理:張小瑛、王語羚
│資料校對:陳姿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