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歷史古蹟
媽祖樓天后宮
【成對青銅龍鳳柱,百年記帳石碑文】
主祀天上聖母,為清領時期軍工道場工兵及鄰近船頭行郊商店舖人之保護神。媽祖樓天后宮的起源相傳為湄洲先民從大陸將媽祖攜至此地,將香火安放在閣樓後遂離去,後來里民來往船隻,常在夜裡看見燈火微光,引導船隻平安航行,在閣樓裡發現湄洲媽祖香火,驚知為媽祖顯靈保佑,故在西元1755年集資建廟,將媽祖香火供俸閣樓,稱為「媽祖樓」。
此廟支柱為青銅龍鳳柱,為銅製不同於以往石製方式,且上樑處為兩個外國人雕像以支撐梁柱,意味台灣長期以來為異國統治反抗之心,藉由廟宇設計巧思以吐露不服心聲,而此陶藝是泉州陶匠洪坤福流派的名匠陳專友先生所做的跤趾陶。
此外,此廟為當地居民於西元1755年集資興建,當時為避免金錢糾紛於石碑上詳細記載廟宇興建期間日常開銷,現今石碑上可見檳榔、水、米...等極為罕見。媽祖樓建築充斥著名家之作、歷史記憶,賣座電影「總舖師」也曾以此作為重要的場景之一,媽祖樓的裡裡外外,無一不讓人忍不住細細品嚐其醇厚的人文氣蘊。
媽祖樓外觀(巷由心生設計團隊攝,2017)
媽祖樓街景,也是電影總舖師取景之處(蕭婕于攝,2017)
對青龍柱、憨番夯廟角(巷由心生設計團隊攝製,2017)
資料來源
-
巷由心生文化工作坊整理(2017)。在地人馬路楊檳榔會社楊先生口述、集福宮志工吳先生口述。
-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2009)。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寺廟資料。2017年2月7日取自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
-
石萬壽(1981),臺南巿孝廟的建置。臺南文化,Vol.11,pp. 57。
-
何嘉展(2014)。府成五條港地方傳說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碩士論文。
-
范勝雄(2001),半月沈江五條港。臺南市政府。
-
鄭道聰(2013)。大臺南的西城故事。臺南市文化局,臺南市。
-
謝奇峰(2013)。臺南府城聯境組織研究。臺南市文化局,臺南市。
│紀錄時間:2017年7月26日
│訪查地點:媽祖樓天后宮(臺南市中西區忠孝街118號)
│紀錄:蔡亞璇(訪查紀錄)、陳姿汝(資料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