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臺灣歷經不同時代的殖民和不同民族的統治,各地人文風情豐富且多元,根據不同的人文歷史與地理背景,理應依此培養出不同文化應用與敘事能力之創意人才,而申請人服務於設計相關系所,觀察當代設計教育也開始關注系統設計和社會創新,設計教育與實踐從以商業價值導向轉而以人文社會需求為核心,並認為設計學生應多了解與關注社會問題與需求,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的概念也因此因應而生,社會設計是為了公共利益而設計,多元的開放平台能提供更易於公共討論及參與的管道。本計畫希望能藉此開闊學生有關在地人文與跨媒體敘事技巧之整合視野,並關心在數位時代下,面對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能有不同的敘事方式與觀察角度,計畫最終目的為培養具備多元人文敘事之社會設計人才。
由於臺灣歷經不同時代的殖民和不同民族的統治,各地人文風情豐富且多元,根據不同的人文歷史與地理背景,理應依此培養出不同文化應用與敘事能力之創意人才,而觀察當代設計教育也開始關注系統設計和社會創新,認為設計學生應多了解與關注社會問題與需求,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設計教育之培養即是對於社會人文觀察與實踐之過程。因而本計畫期能以「跨媒體」(transmedia)之概念,並從「多元敘事」(multiplatform storytelling)之角度,培養具備跨媒體設計之社會設計人才,並訓練設計師之在地人文故事多元敘事能力。
隨著數位科技進展快速與社會環境之改變,多媒體設計不論技術與觀念都因而日新月異,面對媒體形式之多樣化,跨媒體整合概念之學習有其必要性,而透過一個具有豐富人文歷史故事的社會實踐場域,培養符合未來社會所需的人文素養甚為重要。
本門課程所需之在地人文故事素材規劃,將採用臺南「普濟殿」及其周圍街區故事為跨媒體創作之敘事文本,本課程內容分為「跨媒體敘事之數位媒材學習」與「跨媒體敘事之數位人文實作」兩大部分。在跨媒體敘事之數位媒材學習部分,著重在各種跨媒體設計工具之認識與學習,在數位多媒體工具與平台之選擇上,選用Google Sites、Quantum GIS、Scratch、App Inventor 、MAKAR等工具;跨媒體敘事之數位人文實作部分,採以「專題實作」方式進行,此階段是以做中學、實地踏查方式來完成跨媒體敘事實作學習,產學合作方式則邀請在地文史工作者共同對在地人文相關需求發題。